有山的地方台风的风力可能会减少,但并不意味着台风会变小。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通常在热带海洋上形成。它们通常会带来强风、暴雨和洪水等极端天气。虽然山脉可能会对台风的风力产生一定的阻碍和减弱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台风会变小或减弱。
事实上,山脉对台风的影响是复杂的。一方面,山脉可能会阻碍台风的行进路径,使其减速或停滞,从而减少其风力。另一方面,山脉可能会使台风产生更强的风和降水,因为山脉会导致气流在台风中产生波动,从而增加其能量和强度。
此外,台风的强度和大小也取决于其形成时的环境条件和其自身的结构。即使在有山的地方,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台风仍然可能形成并增强。
因此,虽然山脉可能会对台风的风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有山的地方台风会变小。在面对台风时,人们仍需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来保护自己和财产。
若是在野外遇到台风的话是非常危险的一个情况,这个时候最好是及时躲避,找寻最近最佳的躲避点,尽量避免在外面逗留时间过长,及时与自己的家人取得联系,把自己的坐标告诉他们,这样待台风过去之后他们可以及时来接你。
躲避的地点选择应该尽量选择较为隐蔽的位置,最好是比较深的洞穴或者是小屋当中,这样的场所安全指数高,大概率不会受到台风的威胁,但是尽量不要选择比较高的洼地,森林等地方,这样的地方抗压能力差,红色台风预警是十二级以上的高危险指数台风,在这种样子的地方避难很有可能会让你更加危险。
台风的到来往往还会伴随着大暴雨,尽量不要在外面待太长时间,如果说周围实在找不到比较适合的不避难点,没有办法必须继续前行的话,可以选择把自己的身体弯下来慢慢向前走,切忌不要摔倒,这个时候摔倒可能就没有办法向前了,尽量保持身体的重心在可控范围内,这样才不会被风吹走,往深处走会比较好,不要在树下避难,这样可能会更加危险,一定要找寻到一个山洞或者是木屋才行。
综上所述,对于台风来袭的时候,如果说实在野外,一定不要惊慌,心平气和找到一个避难点就可以了,只要是在室内就不会有什么危险,沉下心来是最重要的,切忌到处乱跑,另外一定要在有信号时给家里人发个坐标。
台风「杜苏芮」是一场威力强大的自然灾害,可能对多个地区造成严重的影响。预测台风路径和影响范围的准确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因此,民众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官方发布的警报信息以了解最新情况。
受台风影响的地区主要包括:
1. 沿海地区:通常台风在登陆时会给沿海城市和海岸线带来最大的影响。强烈的风暴潮可能引发海水倒灌,导致海水涌入内陆,造成严重的洪水和淹没。
2. 高风速区域:台风风圈内的高风速区域会对登陆点周围的广大地区造成强风影响,风力可能会摧毁建筑物、拔起树木,甚至引发飞行物飞来的危险。
3. 山区和内陆地区:即便台风登陆地点并不在这些地区,但由于地形因素,山区和内陆地区也可能受到台风带来的暴雨影响,引发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问题。
对于居住在可能受台风「杜苏芮」影响的地区的居民,以下是应该做好的防御工作:
1. 监听天气预报和警报: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天气预报和台风警报信息,确保及时掌握台风的最新动态。
2. 做好紧急物资准备:提前准备充足的食品、饮用水、药品、应急灯具等物资,确保能够在台风来临时保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3. 加固住房和固定室外物品:检查住房的结构和屋顶,确保其能够抵御台风的风力。同时,固定室外的家具、花盆等物品,避免在强风中成为飞行物。
4. 疏散安全地带:如果居住在沿海地区或容易受到洪水影响的地方,应听从当局的疏散指示,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5. 防范风暴潮和洪水:避免靠近海岸线,远离容易受到风暴潮侵袭的地区。如果住在低洼地带,及时疏散至较高的地方,防范洪水风险。
6. 不要躲藏在脆弱建筑物中:在台风登陆时,避免躲藏在不够坚固的房屋内,选择较为安全的地方避风。
7. 保持通讯畅通:确保手机电量充足,并随时保持通讯畅通,以便与家人和救援部门取得联系。
总之,在台风「杜苏芮」来袭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防御工作非常重要。请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官方发布的警报信息,听从当地政府和救援部门的指示,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希望大家都能度过安全的时刻!
山竹台风发生于2018年,国际编号为1822,风力最大时达到17级以上,最大风速为每秒51m,海陆空交通里面受阻。2018年9月7日20时,台风“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15日,台风"山竹"从菲律宾北部登陆;15日18时,广东省防总决定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2018年16日-18日,华南中西部沿海风力达14-16级,阵风达17级以上;广东南部、香港、澳门、广西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岛北部和云南东南部暴雨灾害风险高或极高。
截至2018年9月18日17时,台风“山竹”已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区)近300万人受灾,5人死亡,1人失踪,160.1万人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
由于“山竹”对菲律宾和中国华南造成严重影响,2019年2月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的第51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决定将“山竹”除名,这使得“山竹”成为了继“莫拉克”、“凡亚比”、“彩虹”、“天鸽”之后,第五个遭到除名的替补名。
台风导致的地质灾害和形成原因?
由台风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除滑坡泥石流,有的时候,强降雨还有可能导致地震,例如在一些地层内裂缝发育的地区,由于雨水的注入,会为地层之间发生滑动等注入“润滑剂”,从而引发地震,虽然可能性不大,但还是有可能的 台风形成原因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 台风的形成 台风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广阔的高温洋面。台风的形成与发展要有巨大的能量,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大量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热带洋面上,海温高,蒸发强,通过湍流运动向大气输送大量热量和水汽,具有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其大量内能是台风产生和发展的巨大能量来源。②合适的流场。适宜的环流条件能起动和诱导高温高湿的空气产生扰动,使气流辐合上升。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气流产生拢动后,必须有一定地转偏向力作用。若地转偏向力达不到一定数值时,向中心辐合的气流则会直达低压中心,使之填塞不能形成气旋性涡旋,台风无法形成。所以台风大多发生在南、北纬5°~20°之间。④风的垂直切变要小。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辐合上升气流发展为气旋性涡旋。气流上升,绝热冷却产生凝结,凝结释放的潜热使空气增暖。风的垂直切变小,使潜热不向外扩散,保持台风的暖心结构。暖心的反馈作用,使台风中心气压继续降纸,空气涡旋愈旋转愈强,最后发展为台风。
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动力诱发(破坏)下发生的。诱发动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为的。据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动力成因概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开发活动制约,常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
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类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
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动力诱发(破坏)下发生的。诱发动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为的。据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动力成因概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开发活动制约,常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
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有:
1、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2、开挖边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中,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滑坡。
3、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 4、其它破坏土质环境的活动如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主要类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人为导致的地理或地质灾害有哪些?过度的开垦,植被破坏的严重,导致降水季节时候容易发生泥石流。1998年的长江洪水就是因为沿江的湖区被填埋做为土地种植,上游的植被严重破坏,在雨季来临时无法发挥蓄水功能,导致雨水迅速的融合,汇聚,加上下游几个重要的湖泊面积的缩小,蓄水能力的进一步的下降,加上阴雨连绵,最后就发生了98大洪水,根本原因就是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过度的开采地下水导致区域性地面发生坍塌。
那些矿藏地,比如煤矿,经常发生由于过度的挖掘导致瓦斯爆炸
多地质灾害原因1)、滑坡:主要分布在桂西、桂北、桂东南的层状碎屑岩出露地区。在调查的滑坡中,
以小型滑坡为主,约占80%,滑坡规模虽小,却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如1993年发生的
平乐县云盘岭滑坡,滑坡体积仅5.7万m3,却摧毁房屋6间,掩埋街道及公路,导致该县唯一进出
要道交通中断2个月,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6500万元,治理费用550万元。
2)、崩塌:在全区均有分布,山区公路边坡上多见。规模较大的主要分布于桂西、桂东、
桂东北、桂东南。石山区崩塌(落石)主要分布在连片石山区,如马山、都安、大化、东兰、
巴马、凤山、忻城等地,广西已调查的崩塌绝大多数为小型。据统计,体积小于2万m3的崩塌
占93%,2-20万m3的崩塌占6%,大于20万m3的崩塌占1%。发生于碳酸盐岩山区的岩质崩塌规模更
小,多在1000m3以下,但却造成伤亡人数较多。例如1990年6月9日发生的融安县浮石乡蒋村崩
塌,死亡15人,重伤6人,毁房15间,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
3)、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矿山采空区塌陷):主要分布在岩溶地区和矿山采空区。
岩溶塌陷多发生在岩溶强发育的岩溶平原、岩溶谷地、地下水浅埋(水位<10m)地区。桂林、
贺州、钟山、玉林、柳州、忻城等地岩溶地面塌陷十分普遍。岩溶塌陷的塌坑绝大多数为直径
小于5m的小型塌坑,深度在10m以内。塌坑多成群出现,分布范围多在1km2以内,最大塌陷群
在忻城县大塘乡金山村,塌陷群分布面积5.5km2。岩溶塌陷强发育区的塌坑密度达500-1000
个/
km2,如玉林铁路机务段,塌陷塌坑密度达740个/
km2。岩溶塌陷的75%为自然形成,25%
是人为诱发的;但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区,人为诱发的塌陷占50%以上。广西的岩溶塌陷多发
生在干旱季节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期,或旱季末、雨季来临时突降大暴雨而导致水位大幅度上
升时,以及强烈抽取地下水的岩溶地区。矿山采空区塌陷主要分布于南丹县、大新县、钟山县、
合山市等地下开采矿产资源地区。
4)、泥石流:全区调查过的有50多处,以沟道泥石流为主,主要分布在桂西、桂东北,
小型占60%,中型占20%,大型占20%。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势陡峻(坡度45o以上)的海相碎屑岩
和岩浆岩分布地区。泥石流在全区分布甚少,但其造成的损失较大,如1985年汛期桂北的资源
县、桂林的海洋山等地的泥石流,受灾面积1000km2,毁房3493间,死亡54人,直接经济损失
1.6亿元。
5)、海水入侵:主要分布在北海市海城区海角大道一带和侨港镇及涠洲岛南湾镇海边,至
今北海市海水入侵范围约4km2,入侵纵深距离最大达1200m(距海岸);涠洲岛海水入侵范围
较小,仅在南湾镇海边有几口水井水质变咸,不能饮用。
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动力诱发(破坏)下发生的。诱发动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为的。据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动力成因概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开发活动制约,常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
台风会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形成原因(人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 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②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原因:
④ 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与泥石流相类似的地质灾害是什么,影响这一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是滑坡
的活动强度,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移速度、滑移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的功能有关。一般讲,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则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具体讲来,影响滑坡活动强度的因素有:
地形
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
岩性
组成滑坡体的岩、土的力学强度越高、越完整,则滑坡往往就越少。构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质,直接影响着滑速的高低,一般讲,滑坡面的力学强度越低,滑坡体的滑速也就越高。
地质构造
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越发育,形成滑坡的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诱发因素
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
台湾地区多地质灾害的原因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我国多地质灾害的原因?例如广西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夏季湿热多雨,受台风影响,多暴雨。全区年平均降雨 量一般为1250mm-2000mm,多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则在2000mm以上。受地形的影响,区内分布有十万大 山、大瑶山、越城岭至大苗山三个多雨区和桂南的玉林-钦州-东兴、桂北的兴安-永福-大苗山、桂 东的昭平-蒙山-大瑶山及桂西的凌云-巴马-大明山等四个暴雨中心,暴雨中心日最大降雨量达 110mm-600mm。多雨区及暴雨中心区都是突发性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广西地貌单元属云贵高原—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为以山地为主的省区,山地约占总面积71%,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大部分山体切割强烈,高差悬殊,山坡坡度大部分大于30o;在岩溶石 山区岩石 *** ,陡壁悬崖,岩溶平原中有孤峰、峰林、残丘分布。 广西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另外还有河岸侵蚀、矿坑突水和冒顶、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已调查发现地质灾害点6000多处,其 中滑坡崩塌约4000处,地面塌陷近2000处,泥石流50多处。 1)、滑坡:主要分布在桂西、桂北、桂东南的层状碎屑岩出露地区。在调查的滑坡中, 以小型滑坡为主,约占80%,滑坡规模虽小,却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如1993年发生的 平乐县云盘岭滑坡,滑坡体积仅5.7万m3,却摧毁房屋6间,掩埋街道及公路,导致该县唯一进出 要道交通中断2个月,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6500万元,治理费用550万元。 2)、崩塌:在全区均有分布,山区公路边坡上多见。规模较大的主要分布于桂西、桂东、 桂东北、桂东南。石山区崩塌(落石)主要分布在连片石山区,如马山、都安、大化、东兰、 巴马、凤山、忻城等地,广西已调查的崩塌绝大多数为小型。据统计,体积小于2万m3的崩塌 占93%,2-20万m3的崩塌占6%,大于20万m3的崩塌占1%。发生于碳酸盐岩山区的岩质崩塌规模更 小,多在1000m3以下,但却造成伤亡人数较多。例如1990年6月9日发生的融安县浮石乡蒋村崩 塌,死亡15人,重伤6人,毁房15间,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 3)、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矿山采空区塌陷):主要分布在岩溶地区和矿山采空区。 岩溶塌陷多发生在岩溶强发育的岩溶平原、岩溶谷地、地下水浅埋(水位<10m)地区。桂林、 贺州、钟山、玉林、柳州、忻城等地岩溶地面塌陷十分普遍。岩溶塌陷的塌坑绝大多数为直径 小于5m的小型塌坑,深度在10m以内。塌坑多成群出现,分布范围多在1km2以内,最大塌陷群 在忻城县大塘乡金山村,塌陷群分布面积5.5km2。岩溶塌陷强发育区的塌坑密度达500-1000 个/ km2,如玉林铁路机务段,塌陷塌坑密度达740个/ km2。岩溶塌陷的75%为自然形成,25% 是人为诱发的;但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区,人为诱发的塌陷占50%以上。广西的岩溶塌陷多发 生在干旱季节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期,或旱季末、雨季来临时突降大暴雨而导致水位大幅度上 升时,以及强烈抽取地下水的岩溶地区。矿山采空区塌陷主要分布于南丹县、大新县、钟山县、 合山市等地下开采矿产资源地区。 4)、泥石流:全区调查过的有50多处,以沟道泥石流为主,主要分布在桂西、桂东北, 小型占60%,中型占20%,大型占20%。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势陡峻(坡度45o以上)的海相碎屑岩 和岩浆岩分布地区。泥石流在全区分布甚少,但其造成的损失较大,如1985年汛期桂北的资源 县、桂林的海洋山等地的泥石流,受灾面积1000km2,毁房3493间,死亡54人,直接经济损失 1.6亿元。 5)、海水入侵:主要分布在北海市海城区海角大道一带和侨港镇及涠洲岛南湾镇海边,至 今北海市海水入侵范围约4km2,入侵纵深距离最大达1200m(距海岸);涠洲岛海水入侵范围 较小,仅在南湾镇海边有几口水井水质变咸,不能饮用。 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动力诱发(破坏)下发生的。诱发动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为的。据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动力成因概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开发活动制约,常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
台风是每一年都会在沿海地区发生的一个自然现象,它的威力有多大完全是取决于它的风力有多大,零级的台风就相当于没有它也算得上是台风。所以不能够直接问台风的威力有多大,而是要去问台风它每一个风力所带来的危害有多大。就这么说吧,如果台风达到10级的话,地面上的一些建筑可能会受到威胁,树木很有可能会被拔起来。台风每一年都会给人们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台风如果持续两三天的话,还会带来一个强降水,对城市的交通带来严重的隐患。这只是一个实际台风的威力会带来的结果,那么如果是遇到了18级台风,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18级的台风很有可能会将高层的楼房直接吹倒。这也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在广东地区每年都会有很高级别的台风,我记得有一年直接将一栋房子给吹倒了,那一年的台风只是达到了15级而已。因为风力过于强大,并且楼房它没有孔洞可以让风排过去,而是直接冲击到楼房的身上,造成了楼房承受不了这个重力而被吹倒。真的面临18级台风的时候,人类的所有防御措施都显得比较无力苍白,那些厂房不结实的很有可能被一下子掀翻,不复存在。
这已经算得上是一个超强台风了,真的是遇到这样的台风,那么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一座城市的所有电缆,公共设施都会被损坏。更严重的是如果行人没有在非常好的地方避难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台风所带来的影响,带走生命可不要开玩笑。所以当台风来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积极的应对,不管它的风力有多大,提前做好一些应对措施总是有效的,可以将所有的损失降到最低。
曾经在1956年出现的第12号台风,先是登陆了浙江一带,然后北到天津,南到达厦门,西到陕西秦岭,湖南衡阳,这个台风的登陆强度还有深入内地的深度,并且包括它所带来的大风暴雨范围,都是近几十年来最罕见的 。
当时这个台风的名字是由美国关岛给出的命名“wanda”,被中国翻译过来就是温黛,由于时间过了这么久,当时台风带来的影响在现在依然让人记忆犹新,所以说老一辈的人习惯称它为八一大台风。
然后在1956年的8月1日,这个台风就以每秒55米的速度,923百帕这样的强度登上了浙江的象山。要知道我们昨天的台风已经是9级台风,每秒的速度是23米,这个相当于韦帕台风的两倍。如果以人来形容这个超强的台风,那么就是个头巨大无比,并且实力超群。在其锋利最为强劲的时候,中央气象局给出的是中心最大风速,是每秒90米。而由美国空军传递过来的信息是,中央最低气压达到了902百帕。并且在登陆的当天依然保持着921百帕,70米每秒的强度。
要知道当台风扫过石浦的时候,气象站探测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914.5帕,这要是换算成海平面的气压,可是达到了923百帕。这样的压力人卷进去瞬间就会被撕裂。也就是因为这样当,时石浦站气压的变化图再也没有台风能够超越,永远的留在了中国教科书上。
后来这个台风进入了安徽境内,稍有减弱,之后又像河南山西,陕西等省进发,在4天之后,温带在陕西与内蒙古的交界处附近消失了。而这个台风带来的影响,给华东华北地区带来了大范围的降雨,离其甚远的北京更是出现了115毫米的大暴雨。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浙江地区,降雨量曾经达到694毫米,相当于一个城市一年一半的降雨量了。伴随降雨的就是大风,沿海地区最大的风力达到了12级,简直令人震惊。并且它是从古至今到达过内陆最远的台风。
跟现在我们所开玩笑的台风不一样,当时台风所来,导致了10里汪洋一片,灾害极其严重,很多地区的农作物影响基本上颗粒无收,并且还导致了200多万间房屋的损害,带走了5万多余人的性命。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遭到台风正面袭击的浙江。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湖风景,更是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工厂也因此停工,导致了当时的经济滞留了一个时期。
所以说,现在的台风,好像都很温柔,但是真正台风肆虐的时候,人们是没有招架之力的。